图书介绍

污染生态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污染生态学
  • 孙铁珩,周启星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9027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污染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一节 生态系统1

一、生态系统基本概念1

二、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结构2

三、生态系统基本功能5

四、生态系统基本特征9

五、生态系统类型划分10

第二节 生态环境问题11

一、生态系统的化学品污染11

二、全球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及生态灾难12

三、酸雨对生态系统的污染12

四、水生生态系统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及海洋赤潮13

五、臭氧层耗竭及其对人类生态系统的危害14

六、土壤侵蚀与沙漠化加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污染胁迫15

第三节 污染生态学15

一、学科定义与内涵15

二、学科来源及归属16

三、学科分支及划分16

四、学科的基本原理17

五、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生态学特征及其指标18

第2章 污染生态过程21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中化学污染物的扩散-混合过程21

一、大气湍流扩散过程21

二、海洋湍流扩散过程22

三、河流湍流扩散-混合过程22

四、十壤污染及扩散过程23

第二节 化学污染物的吸附-解吸过程24

一、吸附的一般概念24

二、吸附-解吸过程中的几个概念24

三、土壤/沉积物的吸附作用26

四、影响污染物在土壤及其他载体上吸附过程的因素26

五、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沉积物中的吸附机理31

六、吸附-解吸的数学模拟32

七、吸附过程的污染生态学内涵34

第三节 黏土矿物对污染物的晶体化学及固定过程35

一、1∶1型黏土矿物35

二、蒙脱石族黏土矿物36

三、云母族黏土矿物36

四、其他黏土矿物37

第四节 化学污染物的溶解-沉淀过程38

第五节 化学污染物的络合-解离过程40

第六节 污染生态系统中的烷基化过程42

一、生物烷基化过程42

二、非生物烷基化过程43

第七节 化学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合成过程44

一、生物降解过程44

二、共代谢过程45

三、生物合成过程46

第八节 化学污染物的动植物吸收-摄取过程46

一、植物吸收过程46

二、动物摄取-吸收过程49

第九节 化学污染物的生物累积-放大过程51

第3章 污染生态效应及其评价53

第一节 污染生态效应的概念53

一、什么是污染生态效应53

二、污染生态效应的发生及其机制54

三、污染生态效应的基本类型56

第二节 生态系统污染效应59

一、森林生态系统污染效应59

二、草原生态系统污染效应60

三、水生生态系统污染效应63

四、海洋生态系统污染效应67

五、农田生态系统污染效应70

六、城市生态系统污染效应74

第三节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原则与指标体系74

一、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重要性74

二、生态效应评价的基本原则75

三、污染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76

第四节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类型与方法77

一、评价的类型77

二、评价的方法78

第五节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内容80

一、生态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变化的研究80

二、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态毒理学效应的研究80

三、监测网点的布设与模拟系统的建立81

四、获得生态系统污染的数据81

五、污染生态效应预测研究81

六、提出污染生态效应控制对策81

第六节 案例研究——霍林河露天煤矿污染生态效应评价81

一、霍林河矿区自然环境状况82

二、环境要素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分析82

三、污染生态效应预测研究83

四、污染生态效应评价84

第4章 污染生态诊断与监测分析87

第一节 污染生态诊断87

一、生态系统污染诊断的目的和意义87

二、污染生态诊断原理88

三、污染生态诊断方法92

第二节 污染生态监测105

一、什么是污染生态监测105

二、监测点和采样时间的选择105

三、污染生态监测程序及质量保证109

第三节 污染生态分析方法110

一、化学分析法110

二、光谱分析法115

三、色谱分析法118

四、酶学分析法123

第5章 陆地生态系统污染生态学127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中主要污染物质及其来源127

一、主要污染物质及其含量与分布129

二、主要污染来源132

第二节 污染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与积累136

一、植物吸收与积累136

二、动物吸收与积累139

三、在土壤中的迁移及地下水污染143

第三节 污染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转化与降解144

一、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与降解144

二、在土壤中的转化与降解147

第四节 污染物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150

一、常用基本概念151

二、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151

三、对动物的影响154

四、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157

第6章 水污染生态学160

第一节 水生生态系统中主要污染物质及其来源160

一、胁迫与水污染160

二、水污染的指标161

三、主要污染来源161

四、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和分布162

第二节 污染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与积累167

一、水生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167

二、迁移和积累171

第三节 污染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转化与降解180

一、微生物的降解作用181

二、水生生物的降解作用182

三、几种典型污染物的生物转化和降解182

第四节 污染物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189

一、对水生植物的影响189

二、对水生动物的影响193

三、水体富营养化194

第7章 大气污染生态学199

第一节 大气圈概述199

一、大气的组成199

二、大气圈的结构200

第二节 大气生态系统及其污染201

一、大气生态系统的概念201

二、大气生态系统污染202

三、大气污染源202

四、主要大气污染物203

第三节 大气污染与气象的关系205

一、风对大气污染物扩散和输送的影响205

二、湍流206

三、地方性风场206

四、边界层温度207

五、大气降水208

六、天气形势208

第四节 大气污染生态毒理与生态效应208

一、概述208

二、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210

三、大气污染对动物的危害211

四、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211

五、大气污染的其他效应212

第五节 烟雾及其生态效应212

一、伦敦型烟雾212

二、光化学烟雾214

第六节 酸雨及其生态效应216

一、酸雨的成因216

二、酸雨生态效应217

三、酸雨的生态地理分布218

四、酸雨的防治219

第七节 大气污染与臭氧层破坏219

一、概述219

二、臭氧层破坏的原因220

三、臭氧层破坏生态效应221

四、臭氧层的保护221

第八节 全球温暖化及其生态效应222

一、温室效应的概念223

二、温室气体223

三、温室气体的全球升温潜能值226

四、全球变暖生态效应227

五、地球温室效应变化趋势227

六、对策228

第九节 沙尘暴及其生态效应229

一、扬沙、沙尘暴与浮尘229

二、成因230

三、沙尘暴多发区230

四、中国近期沙尘暴频繁肆虐的原因及生态学对策231

第8章 城市污染生态学233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化233

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33

二、城市化234

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234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34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问题与调控236

三、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237

第三节 城市环境污染与生态效应239

一、城市大气污染与生态效应239

二、城市水污染及其生态效应241

三、城市噪声污染与生态效应243

四、城市固体废物污染与生态效应245

第四节 城市污染生态工程与综合整治246

一、城市大气污染生态工程与综合防治246

二、城市水污染生态工程净化与废水资源化248

三、城市噪声污染生态工程防护258

四、城市固体废物的清洁处理与处置258

第9章 农业生态系统污染生态学265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中主要污染物及来源265

一、主要污染物265

二、主要污染源265

三、农业耕作与面源污染266

第二节 农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及防治268

一、农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迁移、降解及残留268

二、农药向作物体内的迁移、吸收及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72

三、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73

四、农业生态系统中农药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274

第三节 化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275

一、化肥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276

二、化肥对土壤肥力和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277

三、化肥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79

四、肥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80

五、化肥污染的防治措施281

第四节 重金属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迁移、积累特性282

一、概述282

二、重金属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作用282

三、实例284

四、几种主要重金属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质量的影响286

五、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91

六、农业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防治294

第10章 微生物污染生态学298

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效应298

一、土壤污染的产生298

二、土壤微生物299

三、微生物功能对土壤生态的指示作用299

四、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300

五、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304

六、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308

第二节 土壤污染物的微生物净化与修复311

一、生物净化311

二、生物修复312

三、主要生物修复技术312

第三节 植物修复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生物修复的促进作用322

一、植物生物修复法的基本假设322

二、植物修复的特点322

三、植物根圈对微生物活性的促进效应322

四、植物根圈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323

五、植物根圈的物理因素324

六、生物可利用性324

七、植物-微生物污染物在根圈的相互作用325

八、植物对PAHs脱毒的可能机理325

九、植物对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短期效应326

十、植物对PAHs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方法论326

十一、影响植物修复的因素326

十二、植物根圈的生物降解过程327

十三、微生物-植物相互作用329

十四、植物生物修复研究现状、优缺点及今后任务331

十五、植物修复技术尚待研究的问题333

第11章 生态系统污染控制与污染生态工程334

第一节 污染生态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334

一、生态工程学产生的背景334

二、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335

三、生态工程学原理335

四、生态工程的建设程序336

第二节 生态系统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功能338

一、土壤-植物系统及其净化功能338

二、水生生态系统及其净化功能339

三、生态工程系统净化污染物的生态学特征与优势342

第三节 污水生态工程土地处理技术344

一、污水土地处理的总体特征344

二、污水土地处理工艺类型概述344

三、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机理348

四、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功能350

五、土地处理系统的设计350

第四节 污水稳定塘处理技术351

一、稳定塘系统分类351

二、兼性塘352

三、厌氧塘353

四、曝气塘353

五、好氧塘353

六、水生植物塘354

七、生态系统塘354

第五节 固体废物处理生态工程355

一、固体废物处理生态工程模式355

二、城市生活垃圾堆肥技术356

三、城市垃圾的蚯蚓处理生态工程方法357

四、污水污泥的堆肥与土地处理利用357

第六节 大气污染防治的生态工程358

一、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358

二、植物对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净化作用359

三、植物对大气物理性污染的净化作用359

四、植物对大气生物污染的净化效果360

第七节 矿山生态恢复与环境污染控制361

一、矿山开发生态破坏的过程与特征361

二、矿山生态恢复与环境污染控制的生态工程技术361

第八节 污染生态工程的效益分析362

一、污染生态工程的效益362

二、污染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的基本特点363

三、污染生态工程的效益评价方法363

四、污染生态工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65

五、污染生态工程效益分析实例365

第12章 污染土地就地修复革新技术368

第一节 就地土壤蒸气浸提技术368

一、一般概述368

二、技术关键369

三、技术创新369

第二节 就地土壤淋洗及泥浆反应器技术370

一、一般概述370

二、技术关键及适用性370

三、泥浆反应器技术371

第三节 就地化学修复及化学活性栅技术372

一、一般概述372

二、技术关键372

第四节 就地生态修复及综合技术系统373

一、一般概述373

二、技术关键374

第13章 生态系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377

第一节 生态系统污染综合防治的概念377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污染综合防治377

二、生态系统污染综合防治的重要性377

三、生态系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377

第二节 生态系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378

一、指导思想378

二、生态系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的原则和依据378

第三节 生态系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编制的程序、内容与方法379

一、环境调查与评价380

二、污染生态预测382

三、提出生态系统污染综合防治方案386

第四节 生态系统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388

第五节 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案例研究389

一、技术支撑389

二、三峡工程区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的基础390

三、三峡工程区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的建立391

第14章 污染生态学研究前沿及展望392

第一节 污染生态过程——污染生态学研究的核心392

第二节 污染生态化学及生态毒理与风险分析——学科新的生长点393

第三节 污染生态修复与污染生态工程——污染生态学的应用和实践395

第四节 未来展望396

主要参考文献397

热门推荐